根據財政部統計數字,有租金及權利金收入者20.3萬人,佔全體65歲以上長者不到6%。平均每人租金及權利金收入為22.4萬元,高於股利所得的17.9萬元,以及定存的平均6.6萬元所得。
這個數字顯示了兩件事:
1. 包租公包租婆的被動收入,顯著比股利所得還有定存所得更高。
2. 比較少人做包租公包租婆來當被動收入。
因為:
進入門檻高,投資報酬高。銷售對象為市場剛性需求,投資自然更加穩定。
購置房地產比起投資股票來說,手續流程判斷依據麻煩很多。每個房子都長不一樣,格局有大小、有前後、有內外、有風水、有風格考量。買到紙上的計算面積是坪數,卻又有權狀坪數、公設面積、主建物、陽台、車位或是逃生避難考量。結果最精彩的一種驚訝是?這些面積,居然都還不是室內面積。
接觸過許多「自立自強買房」的客戶,憑藉一己之力,與親友間的打氣。在仲介之間的耳語學習,在斡旋前後感受判斷差異。經常看房、經常筆記。偶爾懷疑、總是擔心。
或是打來給富品問問林先生,還能聽些隻字片語。或是參加說明會,有時候也可以增進收益。
與其說買房陷阱多,不如說房產本來就是個複合型的產品。可以住、可以租人、可以賣、可以借貸。
有前陽台,遠方河景才能映入眼簾。有後陽台,自家的內衣才不會沒地方曬。房子夠深,財不露白。雅致玄關,是男女主人個人風格,最佳開場白。
有些好賣的房子,是因為買得低賣得高。有些好租的房子,是因為上班方便設備齊全。有些好貸的房子,是因為地點看漲優質屋況。有些好住的房子是因為風格舒適加上風生水起。
覺得房地產很難投資的人很多,卻每個人都會降低標準去買房子。跟著人云亦云的時候說:「沒關係啦!買錯了至少可以住。」更積極的人應該會:「買錯了就賣掉。」覺得投資很困難的時候就說:「聽說買台積電都會漲,閉著眼睛買一些etf更好。」更積極得人想要說:「學會看門道,對自住或是投資都很好。」
房地產的學習,常常是最划得來的。每個人一生,總要有個可居住的地方。如果只是租屋,也要懂得看房,知道這房子客觀感受怎樣。如果要買房自住,更要懂得看房,知道這房子未來資產價值取向。
許多懂得看房的人,多半是懂得生活的人。會注意到住家附近開了新的小店,會注意到傍晚陽台西曬,地板清晨返潮現象的時間。
所以我們總會發現業主是細膩的男生,或是善於家政的女主人。也有粗線條投資的老客,但是他總是曉得,這些配置、這些格局,要看老婆怎麼說,看富品怎麼規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