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種出租屋,一做就挫屎。

當初我一直以為我買的是金雞母,結果卻是不生蛋的老母雞。別人做的隔套都可以月租坪效2000,啊我怎麼沒賺到錢,每個月還要補貸款。好的老師真的可以帶你上天堂,弄錯作法說不定真的要住進自己的套房。

投資老師總是說,0元也可以買房。寫企劃書,向家中借調資金。殊不知你跟家人借8%,做隔套投報6%,那真的有賺嗎?

10種出租屋,一做就挫屎。

做隔間套房,好像無限美好,憧憬未來。小做一兩間,猶如小賭怡情。大做20~30間,好像可以財富自由。許多投資老師,標榜著他的美妙生活。悠哉地跟你細數過往多麼悲慘,而他做了出租屋之後,好像白菜都可以變得跟白粉一樣值錢。開名車,出國旅遊。享受人生,恣意揮灑。殊不知背地裡他槓桿奇高無比,險峻的好像六福村的大怒神。

為什麼那些投資老師都名車、豪宅?他只是想要告訴你,他很厲害。如果你信他,你也在汙辱他。因為你沒有尊重他的專業,只在意他的消費。沒有重視老師的價值,而只是看到了價格。

事實上「隔間套房」幾乎是房地產裡面,相當困難的投資了。很多人看不懂可以隔幾間,就買了房子。誰知道這個奇怪的格局,讓他少隔好幾間。或是一味追求地點好,買得太貴,最後貸款月付金都快要高於租金。

迷思類型一、個人因素

活在自己的風格世界,裝修成本過高。

清水模工法、冷暖變頻大金冷氣、海島型木地板,許多要第一次隔套的客人,都會告訴我:「我想把一種美好,傳遞給下一個人。為了房客,我想給她最好的。他就會是最乖的房客,以後是品質最好的房客,絕對不會跟我靠邀。」結果裝修成本超高,現金投了一堆在裝潢裡面,還不寫進報表。收租的時候只用房屋買價去算成本,以為自己真的好會賺錢,但終究是場南柯一夢。

借款過多,沒有仔細分算一次性的支出,還有每月支出。

或是做隔套,自己一毛錢都沒有。頭款跟朋友借,裝修款跟表哥借。想說以後租金每月進帳5~6萬,一年躺著沒事也有70多萬,70多萬耶!做隔套沒幹事一台國產車就開進我的車庫,以為爽翻天。借款利息扣了嗎?月付款扣除了嗎?裝修的錢哪裡來?

盲目追求低價,買很難租的地點。

人在想買房子的時候,很快就會進入一個自我說服的循環。隔了好幾個月買不到,想說怎麼那麼難買?是不是出價太低?是不是條件太苛刻?然後就變成,沒關係,單坪價加上去一點。地點爛一點沒差,旁邊那個工商城還是很大,應該還是租得出去。一開始想著內科、後來就變成中和環球、接下來就跑去五股三重。

投資標準設定嚴峻,每次都在邊際效值的尖端,孤門獨市。

其實各地的特性都不一樣,工商業區的產業設定,就決定了上班族薪資的均標。這個均標的35%,大概就是這邊租金價格的安全牌了。投資報酬率的計算,必須遵守 大數原則、安全牌、買淨值。大數原則就是人人都說這裡很好租,那這裡至少就是有含金量的地方。那安全牌其實很好懂,就是投手投好球,人人都能打安打,大古翔平還可以打全壘打。買淨值就是要買到這個地方真正的價值,不是價格喔!例如銀行願意承貸的額度,或是扣除折舊攤提,扣除其他機會上漲因素。如果你的投資,是把租金推向極限高,然後再把買價推向極限低,才會賺一點點錢。那隨便一個情況變化,就沒得賺了。

貸款申請20年,月付金=租金還賺甚麼。

只還息不還本的借貸,是週轉金形式。短年期本利還借貸,是一種儲蓄導向的投資。長年期借貸,是軟著陸的折衷方案。寬限期,是減少資金斷鏈風險,但是也會增加後續還款壓力。所以一個有槓桿的投資,必須取得支出與收入的平衡點。要不沒做好,租金全付給房貸,投資好像沒來。

迷思類型二、外部問題

盲目相信低價裝修,基礎工程出大包。

隔間裝修跟住家裝修實在有極大差異,同樣30坪的地方要住4個人還是住8個人,整體的用電用水模式都不一樣。原始樓板承載重量有限,原始糞管出糞位置也有限,原始總電源電量也有限,原始水塔進水量水壓也有限。一下子一輛福斯廂型車載著全家人,隔套出租就是4輛toyota yaris載了4組上班族(當然還有他們的朋友、男朋友、女朋友)。隔間套房有其專業,切勿盲目相信低價。買火險、地震險、凶宅險都是賠在出了事的後面。這好端端的房子,沒了還是沒了。

凶宅真的好便宜,可是真的好難租。

為了買便宜,可能就開始看凶宅或是類凶宅了。這樣的房子,約莫會在市價五折區間。可是這裡「很兇」的故事,你卻不常聽見。最常聽見的,還是住進來的房客。有時候是鄰居跟她說這個都市傳聞,有時候房客也會自己在半夜聽見。這種情況,屋主八字硬還不夠,房客大概也要六兩三。

買現成出租屋,卻受騙上當。

一秒變身包租公,帶租約成交,交屋即刻收租。那為什麼他要賣?那你是第幾手?市場還在向上嗎?長期來看,都要考慮。短期考量,至少要自細算過每月收支比狀態。租金收入-水電雜支費用-代租管理費-房貸利息-借款利息=真正進口袋的。曾經聽聞故事,有人賣自己的房子給投資者。還教他如何貸款,借頭款給他。接手的投資報酬率就只剩5%不到了,林林總總扣除了各項成本費用以後,最終只是幫銀行做了生意而已。

迷思類型三、法令迷思

追求裝修合法,卻不敦親睦鄰。

:「林先生,我問你喔!你說這個合法隔間套房,意思是甚麼報拆都不怕了?那好,這樣以後我就把這張貼在門上,像門神一樣。」

其實一個逃避的想法,不會帶來一個積極的收入。鄰居分三種:積極可怕型,每天檢舉你,明明就合法,你也一天到晚去到案說明。熱情收費型,關心你的隔套,關心你的房客,想要漲你的清潔費,其實最想跟你一起隔套。被動冷漠型,從來沒看過那個門打開,門口有鞋就是在家。安安靜靜,梯間相遇,眼神迴避。

總把甚麼要求都寫在合約裡,卻不跟房客相處。

:「我希望他不要帶寵物,我希望他不要抽菸,我希望他不要帶男朋友,我希望她是女的。」

一個岐視的投資,往往帶來畸形的生態。房東當然有其想法,但是有很多事可以良性溝通的。隔間套房真的不適合寵物、嬰兒,因為跟隔壁住得很近,聲響、氣味 都是需要互相體諒的問題。至於不要帶男女朋友,這未免太不合情理。正常生理關係,也會為身心靈帶來平衡。一對男女朋友共同分擔房租,也能為房東房客都帶來財務平衡。